在工程作业领域,吊车作为重型机械的核心力量,其作业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推进效率与人员财产安全。而作业前的安全检查,正是防范风险的****道防线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,不少看似细微的检查环节,却常常因重视不足被忽略,成为潜在安全隐患。
从机械部件检查来看,大家往往会重点关注吊臂、吊钩等核心承重部件,却容易对一些“小零件”掉以轻心。比如钢丝绳的检查,多数人会查看是否有明显断丝,却忽略了钢丝绳的润滑情况。若钢丝绳润滑不足,会加剧磨损速度,在承重过程中可能因摩擦力过大导致断裂风险上升;还有吊钩的防脱装置,部分操作人员觉得“偶尔一次没检查没关系”,但一旦防脱卡扣出现松动或损坏,起吊过程中货物脱落的概率将大幅增加。另外,液压系统的检查也容易存在盲区,除了查看液压油液位,液压管路的接头密封性常被忽略,若接头渗漏,会导致液压压力不稳定,影响吊臂伸缩或变幅的精准度,甚至引发机械故障。
环境因素的检查同样容易出现漏洞。很多人会关注作业地面是否平整,却忽略了地面的承载能力。尤其是在一些临时作业场地,地面可能存在暗坑或松软区域,若未提前探测并采取加固措施,吊车在起吊重物时易发生倾翻;天气条件方面,除了暴雨、大风等极端天气,低温环境对吊车的影响也常被忽视。低温会导致液压油黏度增加,机械运转阻力变大,同时轮胎的抓地力也会下降,这些都会间接影响作业安全。此外,作业区域周边的障碍物排查不全面也是常见问题,除了明显的建筑物、电线杆,空中的架空线缆,尤其是一些高度较低的通信线缆,若未提前发现并做好规避,可能会在吊臂旋转过程中发生碰撞。
人员与文件相关的检查细节也容易被遗漏。部分操作人员在作业前,会忽略对自身防护装备的细致检查,比如安全帽的帽衬是否松动、安全带的卡扣是否完好,这些装备一旦出现问题,在突发状况下将无法起到有效保护作用;还有吊车的相关文件检查,如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、年检合格证明,一些人觉得“只要设备能正常启动就没问题”,但如果设备存在未及时处理的故障隐患,仅从外观和启动状态难以察觉,可能会在作业过程中突然爆发故障。另外,作业前的安全交底环节也容易流于形式,未针对本次作业的具体工况、风险点进行详细说明,导致操作人员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,无法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。
吊车作业前的安全检查没有“小事”,每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。只有将安全检查工作做细、做实,全面排查各类隐患,才能为吊车作业筑牢安全防线,保障工程作业的顺利推进与人员财产的安全。